张毅教授:勇闯生物免疫治疗无人区 Professor Yi Zhang: Dare to enter the uninhabited area of biological immunotherapy
2023年1月6日,2022年度“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拟入选人员公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免疫治疗病区主任张毅教授入选中原学者,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首位中原学者。
作为业内著名的肿瘤免疫治疗专家,张毅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疾病免疫治疗的专业人员。
上世纪80年代末,面对我国乙肝、肝癌患者治疗领域“患者数量多,治疗手段少,疗效差”的现状,张毅在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踏上了漫漫海外求学路。
10多年的海外求学工作生涯,张毅收获颇丰。他攻读了博士、博士后,以第一完成人发现的黑色素瘤抗原并获得三项国际专利,已经批准的专利经转化后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1700万美元,并获得终身教职的助理教授职位,还建立了独立的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室,申请并主持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癌症基金会的科研项目。
2010年,为响应家乡召唤,张毅决意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工作条件,结束了十多年的留洋生涯,专职回国从事免疫治疗的科研和临床转化工作,服务桑梓,致力造福家乡人民。
自归国以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张毅紧锣密鼓地组建生物细胞治疗中心,搭建了免疫治疗研究与转化工作平台。
▲张毅(右一)
十年如一日,对高水平临床科研人才的培养常抓不懈,立志建设一支能做科研又善于临床的复合型高精人才队伍。
同时,张毅树立了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破解科研疑问进而服务临床的目标,打开了临床科研相互转化良性通道,为创新性科学技术服务于患者创造了无限可能。用张毅自己的话说,就是“结合临床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这样的科学研究才更接地气,更具实用性、开拓性”。
从2010年12月份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开始运行至今,团队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已经为近万名肿瘤患者进行细胞治疗;申报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专利三十多项,并开展40余项以国际领先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为主的临床研究项目,让众多无药可医的肿瘤患者重获新生。特别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生物免疫治疗专科病区,让更多的肿瘤患者接受了包括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以前从未奢望过还能继续活下去……”在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生物免疫治疗病区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已经延长半年生命的赵女士百感交集,为表感谢,送来了锦旗,上面书写着:“是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赵女士深受晚期卵巢癌的折磨,经历多次手术、化疗和靶向治疗,肿瘤始终未得到控制,而且白细胞减低、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等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症状反复发作。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多处肿瘤病灶得到明显控制,赵女士的食欲、体力也逐步恢复、改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亦逐渐回归正常。
该治疗成果填补了河南省内该领域空白,经文献检索表明,该患者是国际上利用靶向Mesothelin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的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中,获益时间最长的患者。
赵女士是在生物免疫治疗病区接受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后受益患者的典型代表之一。郑大一附院生物免疫治疗病区依托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建立,是生物细胞治疗中心进行高新医学技术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专业平台,目前主要接收罹患各种肿瘤的患者,很多肿瘤患者受益于这种包括免疫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我们中心收治的患者涵盖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提供肿瘤免疫和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方案。”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的赵璇教授介绍。
生物免疫治疗病区的诊疗工作除了肿瘤患者常规化疗、靶向治疗等,还增加了国际前沿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给患者提供参与细胞免疫治疗及其他新药物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机会,技术类型涵盖:CAR-T细胞、TCR-T细胞、肿瘤疫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国际领先的免疫治疗技术,治疗病种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宫颈癌和卵巢癌、乳腺癌、脑胶质瘤以及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及部分自身免疫相关疾病。
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目前开展的实体瘤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项目总数位列全国第一。
生物细胞治疗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张毅呕心沥血于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苦心孤诣于科研创新成果开发,团队十多年来在免疫治疗领域的辛勤耕耘与坚守收获丰硕果实。
生物细胞治疗中心按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建立了用于细胞治疗的净化实验室平台,组建了涵盖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科研临床复合型人才团队,承担了近四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五项科技部重点专项,培养了河南省高层次人才2名、河南省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7名,共培养博士后15名、博士29名、硕士65名。
引进海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教授9名;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获得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张毅本人于2020年被授予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
2017年至今,张毅带领团队开展了各免疫细胞亚群分析,T细胞受体(TCR)多样性检测和分析,血清多细胞因子检测、先进的肿瘤诊断新技术等多项临床检测项目。以PI身份主持开展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研究项目,居国内同类临床试验研究的前列。
2022年6月,由张毅团队自主研发的多项细胞治疗新技术转让,本次签约成果转化总金额超过了8000万元,创造了河南省高校生物医疗技术转让额纪录,为肿瘤患者治疗带来新的福音。
此刻的张毅,可以说头顶光环,满怀荣誉,但他仍怀揣一位科学家的初衷,坚持深耕于临床科研一线工作,致力于应用创新性医学科研技术造福家乡人民的梦想。
在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入口处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经典文字,也是整个团队的座右铭。
张毅曾说过:“没有足够多甘坐冷板凳的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疯子’,河南就很难摆脱跟跑局面。”从“跟跑”到“领跑”的突出重围,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一字之差,背后承载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勇闯无人区的胆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谈及研究过程中的失败,张毅坦然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出现何种结果都不稀奇。结果没有好坏之分,当结果跟预想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深挖?国际上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基于实际结果与预想有偏差,这反而会激起我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30余载的潜心研究,张毅深知这条路行走之艰,但坚信免疫和细胞疗法确实能给整个肿瘤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为肿瘤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尽管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这条路,是走对了”。
前路漫漫,未来可期。相信张毅教授领衔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的科研和临床团队,将以更多前沿、优质的治疗手段,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Reprinted: APHA Propaganda Department transferred to Dahe Health News